发布时间:2024-12-11 15:10:00作者:济南热力集团
济南热力集团生产管理部调度员是做什么的?2.68亿平方米的供热面积,8000余公里供热管网,3000余座换热站,每天让上游热量顺利通过热网平稳输送至千家万户,是生产管理部的核心业务,也是调度员工作的日常。在济南热力集团智慧供热调度指挥中心,可视化智慧化大屏上清晰呈现着济南热力集团8000余公里供热管网分布情况,同时实时滚动更新着各类供热数据。热网的平稳运行关系到千家万户,而这里是整个热网平稳运行的大脑。
2024年,是济南热力集团生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关锐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第十一个供暖季,外网巡检工、高压站运行工、现场施工员、调度员……36岁的他一直坚守在生产运行一线,谈及热源运行状况、管网温控、异常数据监控,关锐侃侃而谈,好像有说不完的话。然而说到下班后的生活,关锐坦言:“我是一个很宅的人。几乎就是单位、家两点一线,不大出门,话也不多。”
“从管网冷运行开始,我们其实已经进入‘战时’状态,一直到供暖结束,生产调度岗位要保证24小时有人,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关锐说,“冷运行阶段,虽然管网没有热源输入,但也可能出现管网注水后,个别供暖设备设施有‘跑冒滴漏’的问题,一旦发现需及时调度处理。”
从冷运行切换到热运行是关锐最忙碌的时候。提及工作的辛苦与忙碌,关锐从e人切换成i人,只是简单几句话概括了供热初期的忙碌。
但是从只言片语中,仍然能复刻出供暖初期的生产管理部——调节上游热源的供给量是个“技术活”,既不能让热量如洪水般汹涌而至,使整个管网在重压下陷入运行的混乱与失衡;亦不能如涓涓细流般稀缺,导致千家万户的供暖效果大打折扣。专业知识扎实,加之不断学习,e人性格附体的关锐,不断与上游热源提供企业沟通,努力寻找着热能需求的最优解。
同时,关锐和同事们还需要对管网参数进行监测,及时察觉偏差并与上游及各单位(部门)联系交互调整。每天还会对各单位(部门)站点进行调度筛选排名,促使各单位(部门)对有偏差站点分析调整,并参与应急工况调度,如在突发漏水等情况时与抢修单位紧密协作组织抢修,以保障供暖系统平稳运行。
那段时间,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似催征的战鼓,一个接着一个,未曾有片刻停歇。关锐几乎吃住都在单位,高强度工作在他身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嗓子在频繁的沟通中变得沙哑;头发在忙碌与疲惫中凌乱;而那眼睛下方浓重的黑眼圈,诉说着他的坚守与付出。
眼下,管网运行虽然已经进入平稳期,但是关锐仍然没有丝毫松懈。每一个夜晚,在万籁俱寂之时,他总会习惯性地打开手机,看一眼热网数据,没有异常后才能安然入睡。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穿透黑暗,他便又在生物钟的驱使下,本能地伸手拿起手机,再次查看热网数据,仿佛这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数智化进程深刻影响着关锐的工作。以往,在供暖初期海量调度指令的传递分发,犹如一场艰难的“人肉战役”,调度员们只能依赖电话或键盘,逐个与换热站进行沟通交流,其艰辛与繁琐超乎想象。
“以往,调度指令的下发很难实现批量化,只能一个换热站一个换热站地沟通。”关锐说,集团搭建的ERP平台推动了生产运行工作质的提升,如今调度员结合系统数字化,加入更多运行分析,监控数据变化与差异,进而进行更具指导性的调度。“比如,数据参数变化较大往往意味着运行中出现如热源波动、管网泄漏等紧急突发情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及时发现并应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