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奔赴泉城“热”链,济南热力战风雪“底气”足

发布时间:2024-12-13 16:20:00作者:济南热力集团

“最妙的是下一点小雪呀。”盼啊盼,12月13日,济南终于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雪。

雪景美,雪天寒。不过,在济南,即使风雪寒,温暖亦可期。连日来,济南能源所属热力集团把保供热、保民生作为头等大事,发动各部门上下联动、积极作为,全面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确保热源足、运行稳、“后勤”及时高效。

伴随着汩汩而流源源不断地供应到千家万户,城暖了,民心也在不断“升温”。

\

 

热源充足:“外援”入济,热源供应更加绿色环保

济南热力集团供热开户面积2.68亿平方米,共有近190万户用热居民,这是济南热力集团需要保障的“民生”。如何做好如此大体量的供热保障,充足的热源必不可少。

济南热力集团生产管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冬采暖季,以石横电厂、黄台电厂、章丘电厂、东城智慧热源等余热构成主力热源。全部热源经由8000余公里供热管网、3200余座供热站源源不断将“热力温度”送到千家万户。

\

 

值得一提的是,今冬供暖季,东城智慧热源余热实现了扩容,目前东部城区1900万平方米范围内的用户供热。而在西部城区,从80公里外的泰安肥城石横电厂“出发”的汩汩热流也翻山越岭,穿越平阴县、长清区、市中区后,抵达济南市刘长山路上的中继泵站,目前,已为29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的居民用户供热。

电厂余热、工业余热替代燃煤热源成为基础热源,这表明,绿色低碳、清洁高效用热正在成为济南的“新标签”。

热源向“绿”行,供热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据悉,截至目前,济南热力集团已完成了360座换热站、1座能源站的大温差机组改造。改造后,增加的吸收式热泵机组可进一步降低回水温度,确保在管径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供热管网的输送能力、释放更多热量。

运行平稳:数智引领,实时监测调整全市供暖数据

“济南终于下雪了。”欣赏雪景之余,不少市民不免担忧:“雨雪天气气温下降,供暖情况是否有保障?”济南热力集团给出肯定的答案。能做出这样肯定的答复,得益于“智慧供热大脑系统”的应用。

在集团智慧供热调度指挥中心,可视化智慧大屏上清晰展示着全市纵横交错排列的供热管网,并实时展示各类供热数据。这是全国供热行业首个全产业ERP系统,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端技术,形成在热源、管网、换热站、楼宇、终端用户的综合数字化供热指挥调度平台。

\

 

依托这一智慧平台,海量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监控实现了全方位、多视角、自定义。比如,打开热用户监测界面,可实时监测全市3200余座换热站的供暖量、循环水量、采暖温度、阀门开度等数据列表。再如,无人值守的换热站,数据每2分钟上传一次,借助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自控管网平衡,确保了供热系统的稳定运行。

不仅如此,“智慧大脑”如今已建立供热系统全过程“数字孪生”模型。数控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可显著提高供热系统运行调度的科学性、安全性、可靠性”。

此外,ERP智慧平台还与天气预报同步,能够在降温前24小时系统做出自动预警提示,预设降温后所需热负荷数值,赶在寒潮前提升管网温度。

“后勤”给力:多方联合,管家式服务精准破解用热难题

没有任何事情是完美无缺的,供热保障同样也是。8000余公里供热管网难免会出现故障、190万热用户家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少量“不够热”“太热了”等问题。面对降温天气,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后勤”保障十分必要。

近年来,为确保多路热源平稳运行,济南热力集团借助人员和无人机设备,通过线上线下两条渠道,加大对一二次供热网的巡检力度和频次;同时,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确保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理。

\

 

在加强供热保障能力的同时,济南热力集团全面畅通问题反馈渠道。在济南能源集团96969客户服务热线,200余个“温暖”座席24小时在线“问暖”。此外,96969热线还上线了“急速人工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专属保障,上线了智能客服功能,用户还可以对智能客服对话,线上办理报停、复热、信息查询等业务。

客服接听电话,了解用户用暖难题;供暖管家随时待命,上门解决问题。进入供暖季,集团近千名供暖管家坚守在守暖路上,借助“黑科技”手持一体机,走家访户,深入一线为用户“驱寒送暖”。

岁暮天寒。济南热力集团正用全力以赴的行动,让每一位热用户“历冰霜、不变好风姿,温如玉”。

常用服务